采购经理指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标之一,全面提高采购经理调查精准度,为党政机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提升调查队系统统计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采购经理调查工作,提高采购经理调查精准度浅谈几点思考。
一是样本维护有难度。对于调查样本企业关、停、并、转的情况,虽可以通过替换样本解决问题,但有时难以及时取得最新企业名录库数据。因此要加大维护投入,对样本企业及时进行摸底核实。
二是有的企业还不够重视。采购经理调查采取非定量的问卷形式,问卷指标设置大多是主观定性内容,个别企业采购经理报表填报人员由于自身责任心不强、统计法治意识淡薄、对统计调查工作不了解等原因,认为调查内容无关紧要,执行统计制度不严格。个别企业填报时随意性较大,对指标趋势判断的把握不够严谨,月度报表中业务总量、生产量、订货量等关键指标存在连续3个月持平却未作详细说明的情况。还有企业对采购经理调查工作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不高,每月报表时需要业务人员反复提醒和催报。
三是填报人身份难达标。根据制度规定,制造业企业填报人员应为企业主管采购业务活动的副总经理或负责企业原材料采购的部门经理,非制造业企业填报人员为主管运营的负责人或采购经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在开展调查时未严格按照方法制度要求执行。由于企业采购部门领导外出公务时间较多,当外出公务时期恰逢报表,则将填报工作转交给企业统计人员代为填报。此外,采购经理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采购、销售、财务、仓储等情况,有的企业采购经理本身负责的工作较为狭窄,对于其他部门的指标不能完全了解,致使对填报内容预测性和前瞻性不足,一定程度影响报表准确度。
强化管理提升调查效能。以市对县(市、区)综合考核、执法检查等为“指挥棒”,督促县级统计调查部门制定业务培训、数据核查、企业走访等目标计划并落实到位,以目标管理压紧压实调查工作。针对过去采购经理调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及时修订完善数据质量管控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采购经理调查工作规范化发展。
强化审核提升管控精度。按季制定数据质量核查计划,分时段、分批次通过电话和实地核实样本企业信息,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停业、注销、转行等现象,以便掌握最新的企业动态信息。对报表中的易错指标和指标升降的界定进行重点审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回访情况,以及与当前经济形势相结合,对异常数据及时督促企业查询、说明并更正。
强化调研提升预警能力。保持与部门、专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充分增强数据的审核评估,切实从数据中准确反映形势、发现问题。以每月报表数据为基础,及时对样本企业进行回访,深度了解分析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订单、库存、价格等方面信息,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减税降费、技术扶持等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第一时间撰写调研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